只能通過「其它事由」來訴請離婚。
最著名而廣為人知的,即是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所提出的「第四權理論(Forth Estate Theory)」。其實,在香港人以「香港人」身分認同創新高的今天註一,我們不妨從主權在民的角度,結合本案新聞自由的保障,來觀察「有自己的憲法為何重要」? 首先要說明的是,有自己的一部憲法,必然要是一部「規範性憲法」,也就是政治權力的作用遵循著現實有效的憲法規範而行,否則列舉再多的權利保障及分權制衡,都是空談。
而國家權力的運行,則需要依照憲法的誡命行之。而一部憲法的制訂,從主權在民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透過人民意志的總和,賦予國家統治權力的正當性,而築構一個政治實體的過程。香港人過去所建構的法治秩序正在被快速地侵蝕,我們除了盡力支援,並警戒於心、不要走戒嚴的回頭路之外,其實也要回過頭反省自己:我們的政治現實有貼合於憲法嗎?從新聞自由的發展來看,台灣其實在20年前就有過報社被搜索過的經驗,也就是轟動一時的「中時晚報案」。其認為新聞自由是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等三權之外,用以監督之的第四權。就本案來說,從搜索令狀的取得、搜索範圍以及其發動前提所應存有的相當理由,都需要嚴格把關之外,因而扣押的證據也必須仔細審視是否違法而具備證據能力與否。
使政治清洗後的香港新聞界,衹留下不具媒體獨立性的政府爪牙,成為中國政府的宣傳機器。人民受到憲法的保障,可以對國家的干預行使防禦權。許多專家常用生產成本解釋產業轉移現象,但如果用尋租的難易,會更容易理解台商在中國的活動(可參閱吳介民的《尋租中國》)。
這裡當然不是說,政黨不該有理想性。但羅文嘉的說法有其盲點。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安全與和平,否則就不會有人喜歡從軍打仗,或者參加危險運動了。首先,對商人來說,只要尋租能成功,他們願意付出極大代價
看樣子,藍底黑字的裝裱應該和其濃厚的文化底蘊相稱。其實,事情爆出後,很多人關心,為什麼中國鼎鼎大名的兩家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一家是人民出版社,目前否認,另一家是群眾出版社,承認出過,但是不願多談,裡面的烏龍似乎越鬧越大。
比他學歷低的高中生參加高考時,還能寫關於「酒」的作文,不出現一個「酒」字,卻能讓讀者流哈喇子。打開一看,不由地驚嘆:真是一本曠世奇書。意思是不同,和別人不一樣。」這一句頓時畫龍點睛,讓整首詩有了意境。
但是我們這位《平安經》的作者僅位列一省公安廳副廳長,在習大大的「四個自信」教育下,竟如此自信滿滿,真令人嘖嘖稱奇。《說文解字》有「奇」字,異也。大家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不少雅好,好鑒賞字畫,愛舞文弄墨,癡吟詩作賦。這麼喜慶、吉利的名字在官場真能加分不少,如果賀電同志和范統同志一起被推薦為副廳長候選人,上級領導不至於提拔一個飯桶吧。
論舞文弄墨,他不如宋徽宗,論吟詩作賦,他不如南唐李煜,鑒賞字畫更別提了,不知道多少名畫被他蓋章蓋到面目全非。」 是的,不會吟詩也會抄啊。
中國有《三字經》、《道德經》、《生意經》,還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果自己真的沒那個造詣,請別人代筆署名也可以,難道忘了自己那博士學歷是怎麼來的嗎? 還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每天都讓我們背誦默寫兩首古詩,也不給我們解釋意思,我們很不情願,經常向老師抱怨。
當然,買的人也不會對作品藝術價值苛求太多,最起碼要能看吧,不能像毛太祖孫子的那種蝌蚪文。魯迅先生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筆者沒有魯迅這樣的學識,但是還是想評價一下這本曠世奇作《平安經》,不愧為「官家之絕唱,無味之臭腳。據統計,乾隆老爺子一生勤勤懇懇寫了四萬五千多首詩,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了,但是你有背過或是讀過他的一首讓你印象深刻的詩嗎?好像沒有,這大概就說明問題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那可是我們從小就信手拈來的。筆者真擔心賀電同志以後如何處理子女的教育問題,當你的孩子以後也只會用「平安」造句,那可怎麼辦,當然這更多是普通孩子的問題,畢竟他們的爸爸不是「李剛」。孔乙己再迂腐落魄,也能向酒店老板炫耀「茴」字下面的「回」有幾種寫法。中國有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抄。
為什麼一位博士會出這樣一本拉低自己知識水平的書呢? 雖說大難至易、大繁至簡,但是這樣一本由無數「XX平安」的詞語堆砌起來的厚達356頁的書,並沒有邏輯性、連貫性,更沒有文學、藝術、歷史的價值,難不成真如有些網友所說是本密碼書?《三字經》再簡單,它依然從天文地理講到人生哲學。唐僧西天取經回來,又帶來了《菩薩經》、《華嚴經》、《金剛經》等一大批經書。
」不過,今天的人民群眾不像以前那麼好騙了,「平安、平安、平安……」可能不管用,還是讓他們念「哈利路亞」和「阿彌陀佛」吧。今天有中國官員搞出了一本《平安經》,聽名字,還以為是一部佛教經典。
老師有一次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現在不懂沒關系,現在記住,以後你們長大就懂了。那是大雪紛飛的一天,乾隆爺和紀曉嵐、和珅一眾大臣逛御花園,老爺子不由地詩性大發,脫口而出:「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不巧,這時突然卡殼了,機靈的紀曉嵐接了句:「飛入蘆花都不見。
筆者更好奇,為什麼一個位高權重的廳長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這樣一本無厘頭的書?翻開他的簡歷,法學博士學位,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一級警監,每一個拿出來都是響當當,這樣的人在中國可以說是人生勝利者了。不過,據說小學課本裡曾經收錄的一首叫做《詠雪》的短詩,就是乾隆老爺子和別人合作的,電視劇裡也曾經演過這樣的情節。這位賀電同志,你不會像古人那樣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通感、典故,也可以學著抄啊。乾隆雖然愛寫詩,但是他還有自知之明,並沒有讓天下人手一本,競相傳閱誦讀。
當然,在中國做官不需要太多文化。如果把賀電和「某某平安」連繫起來,也是挺和諧融洽的,畢竟中國人都圖個吉利,更何況還是個官。
不過他這三大愛好基本上屬於票友級別,跟前輩皇帝相比更是相形見黜。毛澤東就曾經說過:「知識越多越反動」、「共產黨的幹部要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但即令對岸設置政治障礙阻礙陸生返台就讀,我政府公文函送各校時只需在公文內容上說明排除陸生適用即可,以先出公文後追回公文,再事後解釋陸方設置障礙,如此行政行為實令人「瞠目結舌」,不僅損及政府威望,也會讓人不當聯想是否為「新聞操作」,藉以凸顯陸方的不當反制為「始作俑者」,造成兩岸的結更難解。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境外生入境保持開放態度,至於要開放那些區域或年級別,屬於教育部權責。
然而,為何政策會急轉直下呢?起因為何?會對兩岸關係造成什麼樣衝擊呢? 陸生學位生返台就讀政策轉彎原因,源自中共政府設置的人為障礙 陸委會在8月5日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政府基於兼顧「防疫優先」與保障含陸生在內的所有境外生受教權益的考量,在7月22日已宣布開放包括陸生在內之應屆畢業境外生返台入境就學,但目前這二週實際入境返台陸生人數十分有限。而現在民進黨執政,對陸生、陸配政策的公平性,確實與一般境外生、外配相比,仍有待提升空間。但實際上,國民黨執政時期提出縮短陸配取得身分年限及陸生納保等修正法案,此等送到立法院等待審查並無法獲審議通過。此對原已惡化兩岸關係無疑是「雪上加霜」,徒增大陸來台就讀學生的不公平待遇感,難以達到使陸生成為支持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經指揮中心同意,再由教育部據以執行,優先開放「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的國家、地區的應屆畢業生、學位生來台。陸委會宣稱陸生不得返台,源自陸方阻擾陸生返台就學的個案,設置人為政治障礙。
陸方上述做法,固然不足取,對台灣各「國立大學」表現出不尊重。Photo Credit: 中央社 建立友善陸生及陸配政策,其實是民進黨處於反對黨時期訴求 回顧2014年1月9日民進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表示,台灣應「營造一個讓陸配、陸生與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支持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教育部再報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境外生返台方案,同意從8月5日起再開放7月15日前宣布未開放的國家/地區境外學生來台就學。兩岸政府單邊行動及片面行政行為,最終沒有「雙贏」,反而造成彼此衝突不斷及敵意日升。